李济仁,男,汉族,1931年1月出生,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、教授,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,为首届“国医大师”、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、安徽省名老中医。
2人物生平编辑
1949年,在歙县小川开业行医,任所长;
1955年、1958年两度被选派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( 安徽中医学院前身)师资班学习;
1990年,成为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;
2011 年,国医大师被聘为安徽省静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名誉院长。
3主要领域编辑
原名李元善,1931年初冬出生于 徽州歙县,7岁入私塾,善文。动乱年代,民众深受病患之苦,遂从“天下之至变者,病也;天下之至精者,医也”之古训,立志以医道济人济世。 1943-1948年,他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研习中医,并更名“济仁”,成为新安一代名医世家“张一帖”第14代传人。
1、称号及专著
皖南医学院教授、附属 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,首届“ 国医大师”、首批“全国500名老中医”、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、首批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、首批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。精擅内、妇科疑难杂症,尤擅痹病、痿病、肿瘤等顽疾治疗,有《济仁医录》等专著10余部,论文百余篇,并参编《内经》、《 中医基础理论》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。
古老的徽州,秀木成阴、风景如画,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域性医学流派 新安医学便诞生于此。
2、行医特点
继承传统并开拓创新,是 李济仁医术之特色。在医治外感病、急症方面,他继承“张一帖”心法,妙方独具,用药猛、择药专、剂量重,常一剂奏效;对于疑难杂症,则合参新安 汪机“培元派”调补气血、固本培元思想,主张辨症与辨病相结合。由于不了解中医,很多人不信任其“偏方秘方”,医生们故常不敢使用。对此, 李济仁有着独到见解:“有些验方听起来的确荒诞不经。但常年使用、效果确实的验方,还是值得采纳的。”他熔经方、时方、验方于一炉而精心化裁,针对世界性顽疾系统提出
益肾填精、健脾和胃、养血舒筋等法,在痹症诊治上提出寒热辨治、气血并举、痹痿同治“三期疗法”、创立治疗冠心病的“归芎参芪麦味方”、治疗慢性乙肝的“乙肝转阴方”等效方验方,并总结出“强调服药时间,注重动静宜忌”、“推崇数方并用,主张定时分服”等精辟论见。由于医名远播、疗效精到,海内外慕名求诊者纷至沓来,对此, 李济仁总是予以悉心诊治。繁忙的医、教、研之余,他甚至还为4000余位患者提供“无偿函诊服务”。
3、领域贡献
李济仁是“新安医学”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,理论与临床并重是其从医的另一重要特色。“新安医学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”,他潜心提炼新安医家诊治之特色规律,主编《大医精要——新安医学研究》等书,其中,集新安医著之大成的鸿篇巨著《新安医籍丛刊》首次将历代新安医家著作进行校注整理。“独本不能流传……要让更多人领会新安医学的魅力”,为此,他毅然捐出传本极少的新安医著《神灸经纶》,交由出版社出版。经多年努力,他带着学生们成功“还原”已尘封于历史的668位新安医家、400余部新安医籍,并厘清阐明其针对急、危、难、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富特色的诊疗规律。此外,李济仁还以《内经》为宗,理论与临证互作阐发,确立中医医学地理学、中医时间医学等新学术生长点,及体质学说、五体痹病、五脏痿病等研究专题,在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研究上硕果累累。
对于医术,李济仁孜孜以求,凡有所悟、所思、所得,均述诸笔端,数十年来聚沙成塔,共撰写《济仁医录》、《痿病通论》等专著12部,参编《内经》、《中医基础理论》等首批卫生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,并获得省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,对新安医家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的传承与创新起到重要示范作用。
面对荣誉, 李济仁却一贯淡然:“学生们的成绩就是我辛苦的最好回报。……家族制是古代社会文化意识,在现代多元教育形式高度发达的今天,注重的是文化传承和多元化传承方式。 ‘张一帖’是民族文化瑰宝,我想把它申请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更多人了解它、利用它。 ”
4“张一帖”编辑
2010年07月13日“张一帖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。由 黄山市申报的张一帖内科疗法入选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(扩展项目传统医药类),这是继2008年12月张一帖内科疗法被列为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获得的又一殊荣。 新安医学享有明清时期中国医药学“硅谷”之美誉,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新安医学的世医“家族链”中,以内科为主的“张一帖”家族被认为是历史最悠久、当代影响最大的家族之一。从明朝嘉靖年间“张一帖”得名算起,代代为医,传承至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。“张一帖”以其辨证准,剂大力专,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和急性热病屡获佳绩而享誉皖、浙、赣数省。 “张一帖内科”第十五代传人 张其成教授作为唯一的中医医家的代表,曾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《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中国记忆》访谈节目。
“悬壶”溯源
“悬壶”是根据壶公的故事而来,而壶公 何许人?《后汉书·方术列传·费长房传》和 葛洪《 神仙传》虽都有记载,但均为神话传说。据《安徽卫生志》记载,“后汉历阳(今属安徽和县)人 谢元,医术精湛,诊病兼卖药,日收钱数万,尽以施贫。因其习惯将药装在葫芦里悬挂在店铺门头上,故被人尊之为‘壶公’”。从此之后,郎中行医也用葫芦来作店铺招牌,以表示医术高超、所售药物灵验,“葫芦”也因此成了医生的标记。而后,人们便称技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中医师为 “悬壶济世”,历代医家行医开业,每以“悬壶之喜”等为贺。到了后世,甚至不乏药房以葫芦为招牌、药厂以葫芦为商标图案者。 (佚名)全文转载《安徽日报》2008年9月8日B4版
|